碳中和,看一下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种植业中碳中和的作用!

日期: 2021-08-09   长农信天天见   点击

我国要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今年7月16日开市,以促使各个行业加速向低碳绿色

 我国要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今年7月16日开市,以促使各个行业加速向低碳绿色的可持续生产方式转型发展。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高品质的肉蛋奶产品和粮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农业领域也面临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同时为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贡献力量的重要任务。

据荷兰农业合作银行(Rabobank)测算,全球粮食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约12千兆吨,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四分之一,其中约50%是由土地转换为新的用途而造成的,而另外50%来自实际的粮食的生产。

近几十年来北美等国家在粮食生产上通过采用免耕、轮作等方式保护性耕作、再生农业的实践探索,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5.3%、利润增加193.7%的显著生态经济效益。

世界再生农业专家Rabobank指出,再生农业有能力每年将大约5千兆吨的碳储存到土壤中,极大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量;同时,以免耕、轮作等方式将碳固存到土壤中是十分经济的,固定每吨碳的成本只需要10-50美元,约合人民币60-320元,比其他的方式至少便宜了80%。

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研究总结的资料数据,大豆等农作物是碳固存的方式是,大豆和其他作物能够在大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储存下来,有机碳随着根系进入土壤,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随着根系的腐烂,碳却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了土壤;而农作物也释放出新鲜的氧气,使大气更加洁净。

按照世界上通用的生命周期评估(LCA),这是一种评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它考察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包含原材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零售、消费、使用和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从而揭示产品在不同阶段对于环境的影响。

据Blonk Consultants咨询公司通过运用LCA方法,调查了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大豆的美国、欧洲、南美等多国大豆的环境足迹,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从下表看,在不计土地用途变化(LUC)因素的情况下,从种植环节讲,阿根廷碳排放最低,美国为第二,而阿根廷恰恰是大豆保护性耕作面积比例最高的国家,在2015年~2016年保护性耕作面积己达4.5亿亩。我国在2020年开始在东北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就是学习借鉴了阿根廷等国家的保护性耕作经验做法。

种植环节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其中,用于机械运行和灌溉的能源使用、包括石灰在内的肥料生产和应用、作物残留物排放是种植业排放的最重要因素。

对于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生产国,实现了相对较高的产量、较低的化肥使用量和较低的能源使用量。
在豆粕产品对全球变暖影响上,种植环节影响最大(不计LUC因素)。主要大豆原产国的耕作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由低到高排列,阿根廷种植影响第一低,美国大豆农户的种植影响第二低。
计入LUC指标,衡量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用途变化对大豆碳足迹的影响之后,由于美国的大豆农业生产实践中,砍伐森林和LUC的问题要小得多,因此几乎不对美豆的碳足迹产生影响。

据了美国种植大豆的农场主,为了大豆种植持续拓深环境友好的高效生产,按照美国大豆协会的倡议,推进落实六项主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一条就是推广免耕保护性耕作,以期在2025年实现:

第一、推广免耕保护性耕作、窄行密植和覆盖作物,使土壤侵蚀另减少25%;

第二、持续改良窄行密植技术和使用覆盖作物,再将产量提高10%;

第三、BTUs的能源使用效率提高10%;

第四、土地利用影响减少10%;

第五、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10%。

(图表及部分文字来源: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东北头条# #碳中和# #农业碳中和#
 
 

主办: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承办: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地址:长春市东荣大路569号  邮编:130032  电话:0431-84727250  传真:0431-84724562  电子邮件:tiantian.zhou@tom.com  
吉ICP备14006028号-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