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

日期: 2022-11-10     点击

长春农业信息 2022-11-09 17:00 发表于吉林

 “俺们合作社的秋收作业面积达到了两万亩,就快干完了!” 

秋收进入尾声,九台区纪家街道的一片农田里,凤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台大型收割机齐上阵,向最后的地块发起“总攻”。

微信图片_20221110110443.jpg
看着收获后的农田,合作社负责人张凤财不禁感慨:沃野有良田、春播有良种、作业有良机、种地有良法,综合运用智慧农业,高效的农业生产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记得10年前那会儿,种地刚刚普及机械化。哪像现在,清一色现代化大型农机!” 从单靠人力到全程机械化,从看天吃饭到旱涝保收,种了一辈子地的张凤财见证了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巨大飞跃。
从“十二五”末期的180亿斤到“十三五”末期的190亿斤阶段性水平(不含公主岭),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47.3亿斤,同比增长6.24%,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率达30.77%,产量和增量均居全省首位。
如今,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40亿斤阶段性水平,被誉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在全国十大产粮县中,排名前三位的榆树、农安、公主岭都在我市。
据测算,我市用全国近1.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8%的粮食,并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牢牢端稳的饭碗里盛满了“放心粮”。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在肩。
作为黄金玉米带上的产粮大市、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市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粮食重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微信图片_20221110110449.png
田间小路变成硬化路;泥泞的土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塑料田埂;农田里配备抗旱井,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发生在农安县小城西乡西王家村的变化让人欣喜:土地利用率、耕地质量、粮食产量均得到提高。
“这高标准农田真像样,旱涝都不怕,丰收准没跑!”眼下,农安县顺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顺利完成了1000余亩的水稻收获,说起这几年的丰产秘诀,合作社负责人王东侠连连称赞塑料田埂占地面积少,且不会生杂草。仅这一项,就使稻田的有效种植面积增加了5%左右,还极大降低了水分和肥料的流失。
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市根据农田分布现状,持续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并通过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有效遏制土壤退化。3年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
目前,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即将迈入千万亩大关,占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筑牢我市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2022年,我市新争取资金20.16亿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32.1万亩,同比增加11%。这一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解锁了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微信图片_20221110110454.png
“要想粮食增产,必须得用好技术!”榆树市增益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口中的“好技术”,正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这一技术刚开始推广我就用了,现在合作社经营的1.5万亩土地都实施了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蓄水保墒效果明显,不仅能多打粮,还能省下一大笔生产成本。”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结缘的9年里,增益合作社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只种地、不养地”导致土壤出现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层板结硬化等问题,这是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如今,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中开花结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秸秆变废为宝,给土壤做“被子”。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于2011年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优势。从最初的30万亩,到今年实施的1090万亩,10余年来的强力推进下,我市榆树、农安、公主岭等地,都跨进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行列,推广面积占适宜耕地的70%以上。
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把粮食产能留在地里。除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我市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等农业技术推广均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1%,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全市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100万亩。
微信图片_20221110110459.png
装载着定位系统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每天可完成上百公顷喷药作业的无人植保机,通过5G、北斗卫星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可一次性完成作业环节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库房里,停放着一台台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械。
“现在种地全指望它们,一台农机能顶十几个人!”众一合作社成立以来,集中经营着陈家店村9000亩土地,拥有农机近200台(套),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告诉记者,规模化经营土地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合作社将上千户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先进的农业机械还在提单产、增效率、降成本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活跃在黑土地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机械化的先行者。按照“提高单产,保证总产,提高装备,改善条件”的发展思路,在惠农强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比5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农机总动力1140万千瓦,比5年前增长72.7%。
随着我市6个县(市)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我市整建制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利用先进的农机开展集中连片种植,使全市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主办: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承办: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地址:长春市东荣大路569号  邮编:130032  电话:0431-84727250  传真:0431-84724562  电子邮件:tiantian.zhou@tom.com  
吉ICP备14006028号-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