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列入购机补贴范围并予以倾斜,这是农业部1月17日~19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班中透露的信息。2005年,全国完成机插秧面积1940万亩,比上年增长近80%。今年,农业部将启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水稻主产区建设一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
与小麦、玉米相比,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最多。当前,水稻生产机械化在耕整地、灌溉和田间管理方面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仍以人工插栽为主。为此,农业部在南京召开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技术培训班,有关专家分别就水稻育插秧、栽培等技术进行了讲解和现场示范。
据有关专家介绍,运用软盘和双膜育秧配套的机插秧技术可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节省秧田。机插秧的秧田利用率仅为人工栽插秧池的10%,可大幅节约耕地。目前全国种植4亿多亩水稻,若全部采用机插育秧,可节约秧田1600万亩,增产水稻128亿斤。二是节约水肥。机插育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三是省工节本。一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作业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并可降低作业成本13.7~18.7元/亩。四是高产稳产。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水平增产达5.3%,且产量稳定。五是实现农户和农机手“双赢”。不仅可以把亿万稻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成为机手增收致富的一个途径。一般机手单机年收入可达0.6万元以上,3年即可收回投资。
农业部农机化司王智才司长介绍,经过“九五”、“十五”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水稻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中的机插秧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初步建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体系。全面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农业部已将推进水稻插秧机械化作为“十一五”农机化重要任务,以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为突破口,力争用5~10年时间,实现水稻收获、种植两个环节机械化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