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眼”监测让水稻种植更智慧

日期: 2022-08-04   长春日报   点击

“到了植保关键期,得勤盯着点!”

 

 

18日一早,在九台区上河湾镇三道村的士军种植家庭农场,没下田的农场主赵士军正摆弄手机。

 

“我这可不是在聊天,而是在利用物联网巡视稻田。” 通过屏幕,只见农田里的光照、土壤、温度、湿度、降水量等信息一览无余。


动动手指,点开信息化平台上的功能分区,农田气象信息反馈、作物生长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

 

一系列物联网技术映入眼帘,一场生态农业的“智能秀”就此上演。


微信图片_20220804100203.jpg


“这就是智慧监测,3组设备实现135公顷稻田全覆盖。经过物联网运算,有没有病虫害发生,是否需要用药,农作物生长所需尽在掌握。” 对于今年的田间管理,赵士军信心十足,“农田里有了监测设备,我们不再盲目用肥、用药,依靠大数据可以减量20%以上。” 这正是“智能监测站”带来的改变,通过高清影像和监测数据,将更科学地预判识别农业生产风险。

那么,“智能监测站”又是如何采集影像和数据的?穿行在士军农场的农田里,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高处的虫情测报仪、环境气象监测站、孢子捕捉仪全天守候。利用大田物联网系统,“智能监测站”安装了土壤传感器、360度高清摄像头、微型气象站、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置,远程采集农田作物的影像资料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传输至平台。

中午时分,农田2号监测站向赵士军的手机发来风力提醒。“别看设备不大,可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妥善处理提醒后,他向记者介绍起“智能监测站”的厉害之处,“种水稻最怕的就是病虫害,以前每到这时候,都担忧得睡不好觉,现在物联网随时通报、提醒环境信息,可以提前防治病虫害。今年插秧后,‘智能监测站’及时发现了部分水稻有潜叶蝇虫害的征兆,我们立即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为农场避免了损失。”

如今,借助物联网技术,士军种植家庭农场根据作物土壤情况、农田数据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为农产品建立起“绿色履历”,生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了水稻的绿色品质。
“咱家的水稻能拿到绿色认证,有智能检测不少的功劳。” 赵士军说,提升农产品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农场将农田管理从“见虫打药、见病喷药”向“预防病虫、精准防控”转变,确保农药适时施用、高效利用。


人在屋中坐,尽知田园事。基于智能监测系统的平台共享模式,通过物联网实时获取、收集、分析农作物数据,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等问题,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监测预报是植保绿色发展、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手段。这些数据将成为农业科研在植物生理生态、选种育种、节水灌溉、防控病虫危害等研究方向的基础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编辑:孙晓杰

主办: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承办: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地址:长春市东荣大路569号  邮编:130032  电话:0431-84727250  传真:0431-84724562  电子邮件:tiantian.zhou@tom.com  
吉ICP备14006028号-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