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农业法》、 《农业推广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我国农机化事业步入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的轨道。2004年国家又开始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投入的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7000万元,到2005年的3亿元、2006年的6亿元、2007年的20亿元,继续快速增长到了2008年的40亿元。补贴的范围从2004年的16个省的66个县,扩大到2008年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这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拉动了全国农机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也使农机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机制造业作为吉林省的传统产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等企业都是当时国内大型重点农机制造企业,为我国的农机化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特别是长春拖拉机制造厂作为当时国内第二大拖拉机制造厂,其产品曾销往国内的十几个省和自治区,并远销到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国际市场,具有很高的企业知名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吉林省的农机制造业进入了最低潮,由于这些农机制造企业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企业自身的三大包祔(人员、银行贷款、企业办社会)沉重,导致纷纷倒闭和破产,长春拖拉机制造厂也于2007年7月24日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同吉林一样东三省的其他农机制造企业绝大多数也都由于各种原因倒闭和破产,每年近百亿销售额的东北农机市场拱手让给了关内农机制造企业。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全国农机市场的需求得到了快速增长,东三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对农机的需求更是超过其它地区,与此同时,吉林省委、省政府对吉林的农业发展重新进行了全面规划,从国家专项争取来两个大的农业支持项目即:《1000万亩农田实现全程农机化项目》和《增产百亿斤粮食项目》。单纯这两个项目,在5年规划期内,对农机的需求将达到几十亿。针对这样好的农机需求形势,考虑到吉林省原有的农机制造基础,在省政府的指导下,长春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东北最大的农机制造产业园区,恢复农机制造这个吉林省、长春市的传统产业。2007年11月15日,由长春市规划建设的“长春九台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启动仪式和由长春市国资委同长春骏升公司共同出资,利用原长拖的有效资源成立的园区龙头企业“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由国内农机研发制造的龙头企业中国农机研究院同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中机北方农机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正式开始。产业园区建立的目的,是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以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培育农业机械产业群,计划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产值300亿元、利税20多亿元,使之成为东北最大的农机装备生产基地。
作为园区内的龙头企业,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沿用了“长拖”的品牌,目标是在中大马力拖拉机的研发制造方面有新的突破。经过半年多的运作,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引进技术等方式,已形成了20-28马力单缸拖拉机、40-55马力、80-90马力多缸拖拉机和耕整复合作业机等四个系列几十个品种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其中十二个品种被选入国家农业部推广目录,八个品种被选入吉林省2008年购机补贴目录,为吉林省农机市场以及东三省农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今年上半年,企业就完成产值9000万元,实现销售近7000万元,省内配套企业已有近20家。下一步,企业还将加大同国际农机制造巨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力度,将企业的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发展,以满足国内、国外市场的需要,同时还将逐步加大地方配套力度,拉动地方配套企业的配套能力,为早日实现产业园区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吉林的农机制造工业前程似锦 ,通过吉林农机人的不懈努力,吉林的农机制造业一定能再谱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