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还田为基础、以免(少)耕为核心的先进现代耕种方式,是对多年采用的传统耕种方式的较大变革,难免有些人存有疑虑,这样的种法会不会引起产量波动?
事实上,至今保持的世界玉米亩单产2576公斤的最高纪录,就是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模式创造出来的。近几年,东北各地年均降雨量普遍超过正常年份,保护性耕作技术优势并不明显。一批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民,玉米、大豆单产依然接连“冒高”,照样彰显出产量优势。2022年辽宁省昌图县阳宇农机合作社,采用秸秆覆盖“二比空”宽窄行种植新方式,适当增加了玉米种植密度,发挥群体增产作用,平均亩产达1080公斤,在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中第一个创出“吨粮田”。黑龙江省杜蒙县鸿财农机合作社,应用秸秆覆盖+滴灌玉米密植技术,在风沙干旱区低产田创出亩产900公斤的成绩,比对照田高15%以上。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安保农牧专业合作社,采用“全量秸秆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种植大豆,做到规范作业、坚持质量标准,大豆实收实打亩产达298.5公斤,同比增产48.5公斤,成为全旗大豆单产的排头兵。
确保当前春季免耕播种作业质量,是提升单产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今年秸秆覆盖地温低、秸秆离田面积大、墒情普遍较差、机械打包作业对耕地碾压严重使适播性变差、免耕播种机作业操作欠精准等情况,各地还应坚持问题导向,见招拆招,切实精准实施好以下技术环节。
留住秸秆保水保墒。东北大部分区域十年九春旱,加上去冬今春雨雪较少,土壤墒情状况普遍一般,保墒抗旱更是播种保苗丰产的重要一步。为发挥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保墒的优势,对地里现留存的剩余玉米秸秆,尤其是风沙干旱区,建议播前不应再进行秸秆打包离田或焚烧,坚持尽量“多覆盖”,保土保水保墒。
因地制宜处理秸秆。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关键一环,然而垄距、地温、播种质量、秸秆量大等因素,直接影响免耕播种质量、出苗和玉米产量,特别是像玉米地,垄距仅有六十厘米上下,秸秆量又大,会加大作业难度。因地制定秸秆处理技术路线,主要分四种方式:对西部风沙干旱区,玉米产量偏中下,秸秆全量不大,再加风吹、牛羊吃,可直接免耕播种;对秸秆打包离田50%左右的地块,可在春、秋季归行,最好秋季归行;对今春失墒较快的地块,可在免耕播种机前配置前置归行机,边播种边归行;对秸秆量大地块,为使休闲行能够容下秸秆和防止秸秆飘移,可用秸秆还田机先打碎,使秸秆体积变小,再归行。
适当少耕整床提温。针对秸秆打包作业对种床碾压较重的地块,可使用条耕整地机,对种床进行适当浅耕,创造平整、洁净良好的种床,并提升其温度,利于出齐苗。一些地方,也可以通过春季深松的方式,修复种床和提温。较高纬度冷凉地区、黏重土区、低洼易涝区和丘陵半山区域,也比较适宜采取条带耕作,并用扶土铧扶成一定垄形。
降低机具作业速度。无论是条耕整地机还是免耕播种机,作业时机具速度切不可过快,一般应在规定的操作速度下限为宜。条耕整地机的作业速度应以中慢速为主,同时控制好耕深不超过10厘米,调平种床面为主,随条耕随镇压,以利于保墒提墒,播深一致。免耕播种机要控制在6至8公里每小时。
合理摆布作业顺序。低洼地块能够进去机车时,抓紧进行秸秆归行作业,散墒晾晒1至2天后,再展开后续作业。注意少耕与免耕播种作业时间的接续。对墒情较好的地块,播种前5天左右进行归行、条耕作业,然后播种;对易失墒的地块,应在播种前1至2天进行秸秆归行和条耕作业,并及时进行免耕播种。
推扒干土散寒提温。针对今春待播种床,表层干土层较厚的情况下,对具有一定底墒的地块,可在免耕播种机前加装推干土板,或在拖拉机前配置归行机,播种同时向两侧推扒开一部分表层干土,以确保玉米种子播后能够接续利用底墒发芽出苗。出苗后,对秸秆覆盖地块要视情况及时进行散寒提温,也可以结合苗期进行追肥作业。
(作者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