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推广力度促进“科技兴机” 

日期: 2005-11-15   长春市农机发展服务中心   点击

我们长春市,辖12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农业人口395万,耕地110万公顷。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农村经济和国家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兴办农机事业较早的地区,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动力已达200 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 2.5 万台。工作实践中使我们体会到,过去影响制约农机发展的法规规范、投入支持和市场引导等多种手段,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在新形势下,仍将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更加理性地思考我们作为市级 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推动农机发展的重点所在,我们实实在在可以运用的手段;能把握的工作力度,我 们感到,依靠科技带动农机的发展,无疑是最现实和最佳的选择;而“科技兴机”,关键在于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力度。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加强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一、长春市农机化推广体系现状
我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三级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其主体是市、县两级农机技术推广站和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1、多形式的管理体制。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及全市县(市、区)级农机技术推广站,是国家全额拨款单位,隶属市、县农业(农机)主管部门。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即管理服务站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有85%的站实行主管局与乡镇政府双重管理,既主管局负责人事、财务和资产管理,政府负责党务工作及部署安排中心工作。二是乡镇农机站人事财务和资金由乡镇政府管理,即为三权在下。
2、较好的人员结构。 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现有职工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占60%,高中级职称的占技术人员的45%.全市县(市、区)级农机推广站及乡(镇)农机站共有职工1865人,平均每站1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占70%,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占90%。
3、具备一定的资产实力。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具备较完善的科技研究与推广条件,在长春市城郊结合部有4万平方米农机试验基地和800平方米的办公楼,设有近千平方米的中国和韩国高新农机展示场馆,展示中国、韩国高新农机具50余种100台件。全市农机推广单位固定资产总值为2319.8万元,德惠市和平乡农机站、农安县开安镇哈拉海农机站和榆树市新庄乡农机站固定资产巳达近百万元。但目前仍有10%左右的乡级农机推广站无固定资产,借用政府办公楼。县级农机推广站普遍无固定资产,技术推广手段条件差。
4、经费面临短缺。市、县(市、区)农机推广站及各乡镇农机站均属财政拨款单位,但近几年来拨款数额逐年减少,办公经费几乎为零。人员工资由于严重超编得不到金额保证,有的站还实行了差额拨款,农机站人员平均拿不到实际工资的30%。
二、农机推广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市、县、乡农机推广部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1、发挥了农业科技推广尖兵的作用。可以说,这十年来我市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的大幅度提高,三级农机推广站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在把农业科技送进农民千家万户中起到了最直接作用。他们在承担和参加省、市农业、农机科技推广竞赛“丰收计划”、“丰产方案”活动等各类科技工作中担负着最直接、最具体的指导和实施工作,把农业高技术传播到农户和田间地头。据不完全统计,近十余年来全市县、乡两级农业、农机站主持或参加的农业、农机科技推广项目达30多项,其中有20多项、近300多人先后获得国家“丰收计划”、“丰产方案”,省农业、农机科技推广和科教兴农、以及市农业科技推广竞赛和科技进步等奖励,创经济效益达数亿元,增产粮食近几十亿斤,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许多站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积极主动进行适应本地的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开展承包到地、到机技术服务,通过他们辛勤的科技工作,赢得了农民的真心欢迎和称赞,被誉为“科技财神”、农民最需要的人.德惠市和平乡农机站站长于景龙等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2、市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起着龙头带动作用。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近三年来累计推广各种先进农机具和部件达上千台(套),推广培训农机新技术十余项,培训农机各类使用操作人员近万人次,其中技术骨干上千人次。几年来先后承担和主持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节水多用耕作机》的开发工作,长春市科委下达的农业创新计划《抗旱精播机及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项目的推广工作,吉林省财政厅农业专项资金支付的《抗旱保苗机械化精密播种配套技术》项目的推广工作;还承担了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德惠市和平乡项目区、同大乡项目区、双阳区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的技术依托工作;同时还担任了德惠市和平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
积极开展信息和调研工作。编发过有《农机发展参考》、《农机技术推广参考》、《农村劳力转移参考》、《农业商务参考》等信息资料50多期,5000多份;编集了《吉林省农机具配套选型指南》。先后完成了《榆树市弓棚镇农机化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调研》、《我国及长春市奶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设施农业机械化》和《有机农业发展综述》等技术性调查研究。有关研究论文、技术信息文章在《中国农机化报》、《农业机械》杂志、《中国农机化》杂志、《吉林日报》和《农民日报》上刊登发表。承担过多份商业计划书的制作,为其融资上千万元人民币,曾荣获2001年中国长春市商业计划书大赛最佳奖;主持推广的《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机械化深施化肥技术》、《药剂除草免中耕技术》等近十项推广项目,分别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长春市科技进步奖、长春市人民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竞赛等奖项、曾被吉林省农业委员会评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农机化报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3、乡镇政府工作的得力部门和助手。乡级农机站在管理体制上普遍是条块结合以条条为土,即县(市、区)农业(农机局)管理的管理体制,经费一般都是通过乡镇财政所拨款。大部分站与当地政府有着良好的工作关系,不仅担负着本系统的业务工作,而且也按照政府的统一安排,参加当地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从每年的备耕准备、“五秋”生产、分配提留到抗旱救灾、包村包组,“三站”的业务人员特别是站长,每年参与中心工作达百天以上,乡镇里的各项工作都少不了,离不开,又起到了乡镇干部的作用,不少乡站人员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政府交办的任务完成好,业绩受到了充分肯定。
4、履行着农业农机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三级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全民事业单位。在主要承担农业科技技术服务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同时,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完成着属于农业行政管理职能的工作。各乡镇农机站都设有农机监理员,受县级农机监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本乡农机安全生产,配合县站进行农机牌证照的核发、农机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宣传,纠正违章行为与操作及驾驶员培训等工作。
5、积极开展综合服务经营。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级农机技术推广站紧紧围绕着为农服务,按照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要求,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拓宽服务项目,全市乡级农机站经营实体曾达100多个,经营服务项目扩展了机具代销、技术服务、供油、供件、修理、改制、改制代耕、运输等服务。榆树市农机推广站以精量排种器改创推广带动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农安县烧锅镇农机站的小农机具生产、榆树市恩育乡农机站“包修”、德惠市松花江镇农机站的供油等服务项目都曾带动了乡站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农委的充分肯定,其工作经验曾在全国推广。
三、要理清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根据目前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现状和趋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思路是:要以创新与发展为主线,以推广运用科技含量高、节本增效的农机新技术为重点,以推广使用先进、实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为方向,以推广大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服务领域和范围为突破口,以示范园区和农机户大户建设为载体,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推动农机振兴和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增收。
1、明确推广工作在“科技兴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稳定发展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农机振兴的关键。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力量。长春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加入WTO的现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提供信息、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加显得极为重要,不可替代.因此,把稳定主要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农机技术推广这支队伍,解决队伍不稳,人员结构不合理,工资无保障,待遇不公平等一系列现实具体问题,作为一项大事来抓,按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对保持农业技术推广稳定和发展的规定,切实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2、明确公益性地位,稳定和完善推广体系。农机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纽带和桥梁。目前从中央到乡镇已形成一支较为完善的部、省、市、县、乡五级推广服务网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在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下,考虑到我国农业是一个弱质性产业,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各地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农业新技术推广社会效益大于自身效益,在当前各地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必须按农机推广机构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保留下来,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具体负责农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新产品的推广,以促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创造社会效益。农机推广站也必须进行内部改革,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建设成一支技术素质高、操作能力强、肯于吃苦、具有很强战斗力的推广团队。
3、立足公益性技术服务,增强经营性能力。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还较低,各级财政拨付经费有限,各级推广部门应在保证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前提下,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提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服务” 的精神,积极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和产业化经营,通过服务强化自身建设,增强推广服务能力。这是市场经济建设对农技推广提出的新要求,如与企业结合成立生产、开发、推广联合体,实行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把生产、开发、推广有机地结合,从而大大缩短推广周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近几年,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开展了与韩国农畜产机械协会、中国重庆宗申农机公司等国内外农机厂商的农机营销推广代理,既促进了推广工作,又为增强自身活力创造了条件,收到了起较好的效果。
4、拓宽农机推广服务领域,实施大推广战略。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各地在推广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服务领域,由种植业生产前期服务发展到前、中和产后服务,由单纯的种植业向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拓展,由单纯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畜牧业领域发展。延伸推广领域,增强农机推广工作的活力。
5、切实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支撑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发展。对于基层农机农业推广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也应当像教师工资一样,由县级财政统一管理拨给,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市、县财政、科委等应安排专门用于农业、农机基层推广工作的专项资金,乡站立项主持,直接拨给中标乡站使用;在评聘职称、人员工资浮动上对乡站都应予以重点照顾.要制定更多的优惠性政策,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搞集团承包,个人承包,实行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建立专业生产服务“契约关系,搞好有偿服务”。
6、与时俱进,搞活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运行机制。面对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必须要深化自身改革。一是要打破用人制度上的任命制和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建立严格科学的竞争上岗制度,合理按岗定班,以绩付酬分配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破格晋升职称;二是实行重奖重罚的办法,更好地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切实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搞好服务。对在开展集团承包、科技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等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要给予重奖。对工作失误玩忽职守、违章违纪,给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给予重罚,视情节给予必要的党政纪处分;三是做到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同步发展两不误。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按照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形式以及定人定期承包经营方式进行经营,按经营权和投入资本,提取一定数额的集体积累进行分配。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使专业技术人员和非专业技术人员各尽其能。
7、拓宽服务,增强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自我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要跟上农业发展的趋势,在服务中求效益,求谋略、壮大自我发展实力。以适应新形势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求,在服务中求效益,增强自我的经济实力。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推广体系的优势,不断拓宽综合服务领域,举办科技产业和各种经营实体,提高服务量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的活力,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今后服务的目标要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农产品质量转变,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服务的形式要由单一服务向技术、物资,信息等综合服务拓展,帮助农民进入市场;服务的内容要由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推广机构在国家资金保障生存的前提下,靠增强自我发展活力,不断壮大,解决长远生存发展问题。
8、努力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抓好农机技术示范和推广。
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是“科技兴机”的重要内容,是我们长期的重点工作。市、县级农机推广和乡镇农机站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当地农机化创新示范的重点工程,为当地政府作好参谋,作好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当前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农业的科技示范区建设,都需要创新和示范。各级推广站要发挥基层经验丰富和自身技术优势,通过项目示范基地、园区、户点的建设,全面推进农机化的发展。
9、全面实施对农机大户的技术服务工程。农机专业大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型的农机生产作业服务组织,是“科技兴机”重要力量,对引导农民使用新技术具有很强的导向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农机大户的科技扶持,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是有重要作用的。为此,今后我市要把对农机大户的科技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实行科技服务工程,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搞好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维修等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在“科技兴机”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机经营者依靠科技搞好农机经营服务,以机致富,以机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

2005.10.31

主办: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承办: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地址:长春市东荣大路569号  邮编:130032  电话:0431-84727250  传真:0431-84724562  电子邮件:tiantian.zhou@tom.com  
吉ICP备14006028号-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