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推广保护性耕作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春市,2011年政府强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玉米实施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实现了由过去仅仅是项目点上示范,向重点乡村整体铺开推进的转变,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项先进耕作技术的接受认同度普遍提高,基本确立了主推技术模式,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30多万亩,在作物苗期和生长期都凸显出优势,平均增产在10%,为该市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做出了贡献,四个产粮县(市)都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为持续大规模推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1年长春市政府确定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农业重大推广技术,发布了《关于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并下达推广作业计划,出台了财政资金支持办法,投入资金对推广技术与保护性作业予以适当补贴。各承担实施任务县(市、区)积极组织、强力推进,市县业务部门大力落实,奋力抓好,使这项技术在该市实现由示范向全面推广的转型升级,成为引领农业耕作方式转变的突破点。
——推广应用面积取得较大突破。2011年市里下达玉米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为30万亩,承担任务的5个县(市、区)都超额完成了计划目标。经检查验收,达到作业质量规范认定面积为30.1万亩,比上年增长2倍多,示范推广乡镇达78个,占全市主要为旱田的乡镇76%, 296个村,基本覆盖了全市玉米种植的重点乡镇。
——先进保护性耕作机具装备大幅度增加。全市新增免耕播种机、大中型深松施肥机等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达500多台,其中高端先进产品可在秸秆全覆盖下进行播种的两行、四行免耕播种机就达150多台,比上年多增100多台,是全省总增加量的三分之二。同时还有深松追肥机、自走式喷杆喷药机等装备,特别是榆树市新增中耕期深松同时施肥的新型深松施肥机用户认可度非常高,机具对技术模式的推广起到了保证作用。
——主推技术模式基本确立并得到农民认可。按照《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确定的四种主要技术模式规范,各县(市、区)结合本地耕作、种植实际情况,由过去多种方式并举向规范适用定位,农机与农艺结合,确立了主导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主要采用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和均匀垄侧(邦)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其中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实施面积为21万亩,均匀垄侧(邦)交替休闲种植式实施面积为6万亩,其它模式3万亩。
——促进玉米生长优势比较突出。保护性耕作应用综合效果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显现,再加上今年雨水调和,这项技术抗旱保墒的优势体现不明显,但同一般播种机、手动扎眼器播种的方式看,我市引进的康达牌免耕播种机所具有的准确精密播种、种床实、开沟深浅一致、镇压好等优势,与条件基本相同其它种植方式的对照田比较,其保苗率普遍高于其它播种方式,约高出2~4个百分点;在6月下旬长势也显优势,叶片数平均多出1~3片,苗平均高出10厘米以上,茎粗多0.5厘米以上,玉米长势优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后期部分地方由受风灾发生大面积倒伏,而同样遭受风灾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玉米,由于留茬固土、深松根须多且粗壮发达通风好等因素,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相对倒伏较少或较轻,有的基本没有倒伏,得到农民的肯定和赞扬。
——农民群众和农机户认识程度同步提高。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出苗、作物长势、实际增产和节省作业费用等实实在在的效果,使基层干部和农民看到了该先进耕作方式同传统耕作习惯方式相比较带来的好处,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核心应用区和辐射区,农民在播前带着怀疑的心理观望,在出苗后、长势期争先观看,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接受,不少农民提前向农机户下了“订单”,预定2012年免耕播种。农机合作社、农机户普遍认识到这是扩展农机作业的一个新机遇,都打算在明年购置免耕播种机向农户推广这项技术。榆树市八号乡晨辉农业种植合作社就订下了明年购置10台免耕播种机,搞1000公顷玉米免耕播种的计划。
——赢得节本和增产双丰收。保护性耕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显现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然而节省生产作业费用和增产粮食的效果当年就已凸显出来。各地作业模式不同农机生产费用有所差异,但仅秋季或播种前都不进行耕整地,直接带茬或有秸秆覆盖下播种,一般不进行中耕,比传统耕作就公顷节省作业费用600元以上,全市累计节省作业费用达1200多万元。与普遍人工种植方法相比,粮食增产幅度平均在10 %左右,全市30万亩增产玉米达3000多万公斤,累计创经济效益6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