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最牛”合作社 产粮“双冒高”

日期: 2011-12-12   长春日报   点击

    “今年我们合作社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日前记者到榆树市五棵树镇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访,看到几十套玉米专用贮粮仓里,金黄色的玉米堆成了小山,正在查看玉米脱水情况的合作社社长陈卓向记者道出了这个喜讯。

    据了解,田丰合作社今年土地托管经营面积达498.85公顷,粮食总产量达661万公斤,比去年增加近260万公斤;平均每公顷产量达13248公斤,比去年提高了15%;社员每公顷托管土地分红可超过万元。田丰已成为“天下第一粮仓”榆树的第一产粮大社。

    如此多的土地托管面积和粮食产量,在我市众多合作社中并不多见。田丰合作社是如何实现粮食单产和总产“双冒高”的?“扩规模,靠科技,机械化。”陈卓为田丰的大丰收总结了“九字秘诀”。

    “三年前合作社成立时,只有27户社员、56.78公顷土地。今年‘入托’的农民由去年的162户增加到320户,覆盖3个乡镇6个村,合作社的生产能力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多。”陈卓说,合作社对这些土地进行集中管理、连片种植、统一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今年会有这么多农民入社?从社员的话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把地交给合作社,太省心了,自己锹镐不用动,一垧地就能得到一万多块钱分红,这好事儿上哪儿找去?”一位今年入社的社员告诉记者,过去春种秋收,累得够呛,一年下来一垧地也就收入一万元左右,现在加入合作社,等于给土地找了一个免费“管家”。

    田丰合作社吸引农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入社后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外出打工。已经连续两年入社的五棵树镇长新村农民李明学今年又把家里的3.5公顷地托付给了田丰合作社,自己出去赚“外快”。   李明学说:“我今年打工挣了两万多块钱,合作社今年给的分红起码得有三万多块钱,这一年我至少收入六万多。”

    “要想提高产量,必须依靠科学种田。”陈卓告诉记者,由于粮食连年增产,合作社的利润也逐年增加,靠着这几年攒下的“家底儿”,合作社今年加大了农业生产投入,每公顷化肥、农药等的投入达6550元,仅此一项费用就多达320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大力推广应用了农业农机新技术,进行标准化种植: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玉米种子全部进行等离子种子处理机播前处理,促使苗齐、苗壮;部分地块采用了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和玉米宽窄行、“一埯双株”种植技术。此外,合作社还对农民托管的土地普遍采用机械化深松追肥,推广玉米后期高效植保技术,应用自走式喷药喷施叶面肥,喷施玉米矮化素。在今年风灾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基本没有倒伏,或倒伏较轻。

    农业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先进农业机械的支持。“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陈卓说,今年合作社仅农机装备投入就达82.5万元,使农机具数量达到49台(套)。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也实现了农机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追肥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的融合,扩大了新技术的应用规模。

  新模式带来大跨越

    从27户社员、56.78公顷土地,到320户社员、498.85公顷土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合作社,到农民口口相传的“最牛”合作社。短短三年间,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完成了一次大跨越。

    田丰为啥这么牛?因为它开辟了一条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道路,即以耕地托管为主的种植经营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农户带地入社,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土地按年度合同交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合作社承担全部生产支出,年底依据相邻地块的平均产量,去掉生产成本,入社农民以分红时农产品市场价格和托管耕地面积取得分红。

    这种新模式,为破解粮食主产区耕地规模经营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了农民土地不转移,耕地照样能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当上了“甩手掌柜”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劳动力转移,最终达到了合作社增产、农民增收的双赢。

    农业的丰收,离不开科技,也离不开先进的经营模式。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摆脱“靠天吃饭”的最好办法。但愿长春黑土地上,能有越来越多的“田丰”,广大农民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增产增收良方。

 

 


 

主办: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承办: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地址:长春市东荣大路569号  邮编:130032  电话:0431-84727250  传真:0431-84724562  电子邮件:tiantian.zhou@tom.com  
吉ICP备14006028号-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