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保护性耕作扩面与提质结合

日期: 2023-04-25     点击

李社潮

        4月,春回大地,广袤的黑土地逐渐复苏,东北四省(区)正在由南向北陆续进入玉米春播的高峰期,与此同时,2023年突破900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任务目标将开启。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4月8日,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及现场演示活动在辽宁省昌图县举行,500多名来自东北四省(区)从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专家、推广骨干、农机合作社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经验做法,共谋保护性耕作发展大计。高效有序推进保护性耕作  黑土,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受不合理耕作、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曾经“肥得流油”的黑土地,变得不再肥沃,地表长期裸露、土壤结构退化、犁底层上移、风蚀水蚀加剧。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护黑土地,就是守护中国人的饭碗。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制度,是一项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耕措施,也是目前用养结合保护黑土地最经济有效、最现实可行、最大面积持续实施的一项举措。  2020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正式提出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成为东北地区适宜区域主流农业耕作技术。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76亿元,支持东北四省(区)202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4600万亩,2021年7200万亩,2022年8300万亩,已建成47个整体推进县和525个县乡级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应用基地,形成了以点带面推行保护性耕作的良好态势。  “2023年任务是突破9000万亩,春耕之前开展技术培训,意义重大,可以更好地交流经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规范、高效、有序地推进保护性耕作。”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技推广处负责同志表示,“前3年各地已经把群众接受度较高、前期有基础的地块挖掘得差不多了,今后持续扩大实施面积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一块地一块地落实,一户一户沟通,需要基层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依托高标准应用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用实实在在的保土壤、提单产、降成本效果,引导更多农民自觉接受保护性耕作。”多覆盖、少动土  在保护性耕作演示现场——辽宁省昌图县阳宇农机专业合作社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基地里,记者看到,去年留在地里的秸秆已经腐烂,土壤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合作社理事长李中华感叹道:“春季大风再也刮不走珍贵的表土了……”  保护黑土地的关键是秸秆覆盖和免耕播种。其中,秸秆覆盖分为全量还田和部分还田,总体原则是“多覆盖、少动土”。多覆盖,可以保土保水(保墒),减轻风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生态;少动土,可尽量减少农机进地次数,减少人为机械对土壤的扰动,也可减轻风水蚀,保土保水(保墒),降低作业成本,节本增效。  实践中,秸秆全量覆盖还田运用好,有利于土壤健康,可以减肥减药、提升产量,但从现实看,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风大一点的地方,让秸秆高留茬、不离田,覆盖好一点,不然的话,土壤容易风蚀严重。”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桂莲表示。  一方面各地垄距不规范、不统一,垄距过小,非播种行(垄)容纳不下全量覆盖;另一方面,秸秆归行机、条带耕作整地机等秸秆处理关键机具,还需加快推广。同时,对秸秆饲料化仍有较大需求的地区,部分秸秆覆盖还田模式更适宜现阶段推广,可兼顾秸秆多元化利用,农民易接受,也更容易耕种作业。吉林省榆树市晨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刘臣建议,在秸秆饲料打包作业时,应当与保护性耕作结合起来,同一块地里,把一部分秸秆打包离田,一部分留田做覆盖还田。提单产、提质量  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实现高质量机播作业是保护性耕作难度最大的环节。4月上旬,东北土层还未完全化开,这里的种植户已经开始耕整地。  “不能等到地全部化透再整地,现在整地、镇压,利于返潮,保墒保水。”吉林省梨树县农机推广总站张志刚告诉记者。  把握农时和技术是一方面,机具研发应用是保护性耕作提产量的另一关键因素。“我们用条带耕作机整地,适当浅耕,整平种床,为高质量播种和出苗创造条件。”张志刚介绍道。  演示田里,一台台保护性耕作机械整装待发,开展田间演示作业。  一款来自吉林省四平市的多功能播种机,赢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拖拉机前端安装秸秆归行装置,将播种带上的秸秆清理覆盖在休闲带上,拖拉机后部加装具备深松、条带耕作、施肥播种、仿形镇压功能的复式一体化作业机具。  “这款机具可一次进地联合完成多项作业。单体独立仿形,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并且播深一致,提高了出苗率。由于播种带没有秸秆覆盖,解决了地温上升慢的问题。深松也解决了连续免耕以及大型机具进地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的问题。一次完成整地播种作业解决了先条耕后播种保墒差的问题。”四平市亿圣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苗永强告诉记者。  在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推进实施的3年中,各地根据地势、规模、秸秆用途不同,指导农户采用适合本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保护性耕作,有免耕、少耕等技术,条耕属于少耕,主要适用于东北中部产量区和相对冷凉区,可以平整种床、提地温,弥补免耕的一些短板,提高播种质量。风沙干旱区地块适宜直接免耕。  条带耕作技术模式已经在吉林、辽宁适宜地区广泛应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新巨强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新凯认为:“保护性耕作条带耕作是一项好技术,这是保证苗齐苗壮的关键,应该大力推广!”针对吉林省低山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他表示:“采用条带耕作技术,把秸秆进行机械破碎,归行条带浅旋一体化,免耕宽窄行播种,三个步骤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同时根据秸秆归行的效果,适当增加播种粒数,确保出苗率,效果非常不错,和常规垄作对比,每亩效益增加150元左右。”  保护性耕作提单产、提质量。传统种地播种前,需要秸秆离田处理和高强度旋耕整地、镇压,每亩大约需花费100元。而在保护性耕作中,如使用条带耕作机,条耕后地块的秸秆带和种植带被间隔开,来年播种时,既保证秸秆还田,同时播种带内没有秸秆覆盖,有利于低温回升,可解决出苗率低的问题,还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机械进地2至5次,降低作业成本近20%,平均每季作物可节本增收50至100元每亩。  晨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玉米田应用保护性耕作耕种法已有十余年。刘臣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土壤变好了,产量变高了。2011年平均亩产仅为648.78公斤;2021年和2022年采用玉米秸秆全量覆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条带耕作技术模式,玉米亩产分别达到833.15公斤和850公斤以上,比2011年分别增加184.37公斤、201.22公斤。”加大基层推广力度  秸秆留地难是保护性耕作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秸秆全覆盖作业面积比例还比较低,一方面秸秆饲用在增加,尤其是农牧结合地区,一些农户将秸秆打包离田卖钱,另一方面秸秆焚烧问题还未完全消除。  这需要从全国到地方,层层开展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优势与作用的培训宣传,需要各地基层推广人员耐心做好推广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农牧结合地带,一些农户不愿意搞保护性耕作,将一部分秸秆喂了牛羊,一部分燃料化。  “你可以饲料化,也可以燃料化,但是你得在地里留一部分秸秆做保护性耕作。与传统作业比,保护性耕作减少农机进地次数,苗抗旱能力强,还能增产……”近年来,吴桂莲经常到各乡镇各村各户,耐心讲解保护性耕作的优点。她还鼓励一些免耕户现身说法,讲给农户听。  高青强是扎赉特旗机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近几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专家指导下,合作社重点推广秋季作物秸秆全量覆盖越冬和春季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实现了增产、增收。今年春耕,我们计划种4000亩玉米,采用的还是保护性耕作技术。”  宣传培训让更多人了解保护性耕作,也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在东北四省(区)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培训。同时,东北四省(区)依托县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开展区域内培训和现场演示活动,让广大农民、机手了解掌握保护性耕作。各地还开展试验、示范项目,与传统方式进行实际效果比较,让农户自觉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  “我们2020年有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114万元,开了41个培训班,培训1000多人次,今年3月,我们还对238名村干部进行了培训。”辽宁省庄河市农业农村局路建华表示。  基层干部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和实施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如果乡村干部不认同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便很难在基层推广。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每年举办1至2期针对乡镇主管农业的干部的培训,引导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  充分发挥补贴作用,提升农户开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从2021年开始,东北四省(区)开始实施差异化作业补贴,倡导“高质多补”。“实施差异化补贴是科学的,对高质量发展有激励作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兴隆德强农场潘丙国表示。  资金及时兑付关系到百姓开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各地还需加强保护性耕作资金兑付。

主办: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承办: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地址:长春市东荣大路569号  邮编:130032  电话:0431-84727250  传真:0431-84724562  电子邮件:tiantian.zhou@tom.com  
吉ICP备14006028号-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